当前位置:
首页 > 主动履职
绿色引领 智慧牵动 全力打造港口污染防治“济宁样板”
发布日期:2023-09-21 21:08 信息来源:济宁市机构编制网 浏览次数:

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建设“绿色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、现代化”港口目标,切实承担港口污染防治牵头责任,积极主动履行工作职责,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实现了由治标向治本、由粗放向绿色、由人工向智慧的根本转变,先后25次获得上级通报表扬。人民网、中国水运报、济宁日报等主流媒体80余次报道港航污染防治亮点工作和经验做法,全市港航污染防治综合水平走在了全国内河前列。

一、聚焦提升规范,实现治理体系化。一是提升行业管理标准。修订完善济宁市港口大气、水污染防治和船舶污染物接转处3项技术导则,高标准制定“1+8+N”、“济宁e交付”等5个港航污染防治标准规范指南,建立重点突出、标准清晰、便于操作、全面覆盖的治理标准,为港口污染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。二是规范企业治理体系。创新建立资金投入、防污设施等13项主体责任体系,有效提升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水平。开展港口污染防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“双重预防体系”建设,筑牢污染防治“防火墙”。

二、聚焦降碳减排,实现港口绿色化。一是高位推动绿色港口创建。印发《济宁市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,制定14家重点港口“一港一策”清单,创设全省第一个“济宁绿港云平台”管理系统,梁山港、荣信港等6家港口获评星级绿色港口荣誉称号。二是大力开展堆场车间建设。出台《济宁市港口码头堆场车间建设指导意见》等系列文件,投资6.3亿余元建设51.2万平方米封闭条形仓,实现主城区大型港口全覆盖。三是创新实施雨污分流工程。组织梁山港、太平港等4家港口率先完成雨污分流试点,创造全国内河“海绵港口”济宁经验。四是加快推进港作机械迭代升级。打造全省首个港口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,大幅提升港口码头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。全市港口17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了环三排放标准。更换新能源港作机械26台、纯电动货车8辆,每年减少碳排放123.36万吨。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